唐貞觀五年(公元631年)九月,玄奘從吠多補羅城南渡恒河,進入印度著名的古國摩揭陀國(今印度比哈爾邦巴特那及加雅地區(qū))。這是釋迦牟尼一生主要的生活、活動地。他一生絕大部分的時間都是在這里度過的。釋迦牟尼去世以后,印度佛教徒所舉行的四次結(jié)集,其中的第一、四兩次也均在此國舉行。因此,摩揭陀國也自然成為印度佛教的一個赫赫有名的重鎮(zhèn)。舉世聞名的那爛陀寺——當時世界最大的佛學院就在該國。
大約在十月初,那爛陀寺舉行了一個盛大的儀式,歡迎玄奘的到來。儀式結(jié)束以后,安排二十位嫻解經(jīng)律、威儀齊整的中年僧人,引領(lǐng)玄奘,前往參見寺中的正法藏——即戒賢法師,他大約要算是學院的院長了。因為戒賢在寺中有著至高無上的地位,僧人都不叫他的名字,就像中國古時的為長者避諱,只是稱他正法藏。
異國客人、正法藏的弟子玄奘,在那爛陀寺受到的待遇非同一般。他被安排在幼日王院覺賢住房第四重閣。接受了七日的供養(yǎng)后,再被安置到護法菩薩北面的上房里。每日的供應(yīng),可以享受瞻步羅果一百二十枚、檳榔二十顆、豆蔻二十顆、龍腦香一兩、大人米一升,月給油三斗,乳酪不限使用。寺中還專門派了勤雜一人、婆羅門一人,供他差遣使用,出行則可以乘坐象轎,一切盡可坐享其成,而不必像寺中的僧人那樣,還必須要做一定的事情。在萬余人的那爛陀寺,享受這種待遇的僅有十人。這顯然是極其尊貴隆重的禮遇。
摘自《話說唐僧》
作者:馮保善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